《叶问3》票房造假陷入口碑营销危机,如何破局?
互联网已颠覆电影市场,票房成为检验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口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票房,但2016年《叶问3》却试图用票房赢得口碑,再拉升票房,因造假严重而遭揭穿,甚至受到官方媒体批评。
中国电影市场自2015年出现票房超10亿的电影后,媒体关注点已从电影质量转向票房纪录。制作方、发行方为档期、为避开竞争对手费尽心机,互联网为制造票房神话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美人鱼》便是如此。然而,在高票房背后,观众对电影本身的评价却并不高。
3月对电影市场来说是个淡季,但《叶问3》凭借前两部积累的口碑,试图在此时制造话题。然而,首映日票房造假过火,引发质疑。竞争对手方面,同档期的《疯狂动物城》在指责《叶问3》的文章中时而出现,但其他电影鲜有与《叶问3》叫板,因此被对手黑的几率较小。
那么,是否存在自黑的可能?从口碑营销角度分析,口碑营销就是炒作和寻找话题的过程。然而,“票房制造口碑,再制造票房”的策略难以实施。当《美人鱼》将票房拉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时,《叶问3》需要换一个营销焦点,至少需要一个话题。
有了话题,就有了传播的点,能吸引观众眼球。虽然很多人对造假见怪不怪,但更重要的是,《叶问3》需要给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尽管票房造假陷入危机,但仍有可能凭借口碑营销创造奇迹。
随便看看
- 2019-02-20阿里涉足热点新闻营销,马云亲自站台助力钉钉
- 2019-02-21企业网络推广:逆转思维,巧用“IP”策略
- 2023-04-11法律法规与企业网络舆情管理
- 2023-04-08网络口碑营销的成功案例探析
- 2023-05-25某知名电商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出现价格误导和虚假宣传的舆情案例分析